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就业矛盾怎么破-凯发k8网页登录
(一)
进入毕业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社会共同关切。
近几年,我国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平均每年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超过了1000万人,今年更是达到约1170万人。
据预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增长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也意味着,就业压力特别是青年就业压力将处于较高水平。
但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存在招工难、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现象共生,这种结构性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又该怎样破解?
(二)
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分析,用工需求旺盛的行业至少分布在两个领域,一是新质生产力关涉行业,一是服务行业。
得益于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激励,各地都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7%、40.6%、39.5%。
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的迅速增加,用工缺口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已超过6000万人。但其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还不到30%,相较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相关人才70%至80%的占比差距甚远。因此,我国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则达2以上。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经济形态,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占到40%以上。与此同时,在数字领域就业的数量已占全社会就业总量比重近1/3,预计“十五五”时期这类就业人数将超过4亿人,占就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但数字人才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据预测,当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这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激增,新发布职位数量同比增长了六倍多。在不少招聘平台,图像算法工程师和架构师薪资排名领先,数字人才成为职场“香饽饽”。
家政服务业是促消费、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约为3000万,但实际市场需求超过5000万。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数字化生产、智慧农业工程实施、智能农机操作、农业规划、上下游销售和农产品电商等人才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农业部门测算,全国农村电商的人才缺口达350万,运营推广、美工设计等技术类人才缺口较大。
(三)
之所以会出现“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同时存在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所致。
我国虽然已初步建成了全国性的就业服务体系,但信息庞杂、搜寻成本高、岗位与专业匹配度较低等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就业服务的效率。
教育的相对滞后以及与市场的脱节,导致了“所学无所用”的问题,使供需之间产生了错配。而部分求职人员的就业观念偏差,特别是求稳心态的强化,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不平衡。
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也大大降低了供需之间的匹配效率。部分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存在着工资水平偏低甚至拖欠工资,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不全,员工发展空间狭小、工作环境不佳等问题,也成为求职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因素。
(四)
要解决“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现象,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要建立以公共服务就业机构为主,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服务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对一”就业服务网络。就业服务信息发布尽量做到分类明确,招聘活动尽量根据求职者特点、专业方向等分类招聘,降低就业搜寻成本。
其次,加快高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市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专业的设置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人才市场需求与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搭建校企供需对接的平台和渠道,鼓励“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向高校适当放权,调动高校专业调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消除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问题。
最后,改变就业观念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校正一味求稳、求大(城市)、求高(工资)的择业心态,鼓励更多求职者主动到基层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对于企业来讲,也需要改变用工观念,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重视提高员工的劳动权益保障。相关部门则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就业,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牵着千万家庭。就业的“饭碗”端稳了,人们才能安定,发展才能繁荣。全社会一起努力,供需错位的矛盾就能得到缓解,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