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的“把孩子扔下楼”事件,炸出了多少三观稀烂的毒父母-凯发k8网页登录
孩子犯错父母进行适当的教育批评无可厚非。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
7月12日,辽宁抚顺。
一位疑似父亲角色的男人,拎着一位女童的脚脖,将其倒挂在窗外。
随着男子的摇晃,女童嚎啕大哭。
视频中,男子不停对女孩怒吼:
“不要吵!为什么不去厕所尿,在家里转圈,就在家里尿,在房间里尿!”
从男子的话语中以及视频拍摄者描述,大致情况应该是:
女童尿急后只顾着玩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憋不住后直接尿在了地板上。
没有去厕所小便。
看到此情景后,其父亲便拎着她的脚脖,将其倒挂在窗外,只为了惩罚她。
这样倒挂着持续了两三分钟,楼下的邻居看到后迅速围了过来,在邻居们的大声呵斥下,男子停止了该行为。
如此极端的拿孩子生命做要挟,真的能达到教育目的吗?
视频一经上传,迅速冲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愤怒,甚至有网友称:
“拔管子的时候,一定别犹豫。”
“这不是人,这是畜生 !”
2
聊完这个视频,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父母的行为简直和这个孩子的父亲如出一辙。
6月25日,安徽长丰。
一名年约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不知是几楼窗外的空调外机上。
旁边的窗户内,没有人劝阻、拉回,只是伸出了一根长长的棍子。
这根棍子并没有化身为孩子的救命索,而是成了压垮孩子的催命符,一下、又一下抽打着。
小男孩哭着朝屋里的人喊:“别打我!”
楼下的人也拼命地呼喊着:“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但无济于事。
棍子并没有停下。
这几下,并没落在小男孩身上,但却敲击在了他的心头。
小男孩恐惧不已,扭头向楼下望了望,随即跳了下去。
看了官方给出的通告后,我大为震惊。
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小男孩贪玩担心母亲责罚,从而躲到了防盗窗外的平台上。
作为父母,并没有做出该有的心理工作引导孩子,反而严厉从窗内递来了棍子。
而这根长长的棍子,成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人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是人之常情。
但为了教育孩子不惜做出以生命为代价的傻事,这又是何等的悲哀。
看着孩子爆发出的恐惧感,正职气盛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假如一个失误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冷静下来后父母又会是何种心情?
是痛快、是自责?是愤恨,是懊恼?
千万不要在付出血的教训后,再后悔不已。
那时为时已晚。
作为一个自媒体工作者,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想从三个方面和朋友们聊一聊。
一,教育孩子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有耐心,欲速则不达。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对父母的耐心是一场巨大考验。
不管是孩子的生活习惯还是学习,只有通过温和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孩子才能够逐渐成长并实现自己的潜力。
为人父母要明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够完成的,不能期望他们立即达到我们设定的标准。
更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潜力,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当做自己孩子的假想敌,不要以别人的成长来为自己的孩子树立里程碑。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持续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下逐步成长。
欲速则不达,过于急躁和强求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不良影响。
在尚未达到我们的期望之前,采取极端的方式对待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会适得其反。
二,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作为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总是试图用武力解决孩子问题的父母,给孩子种下的也是暴力的种子。
当大人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就学会了粗暴,学会了坏脾气,学会了指责、学会了狡辩、也学会了胆小和自卑。
俞敏洪曾指出:“父母控制情绪,理性地跟孩子交流沟通,孩子才能养成心平气和的情绪,才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
好的教育,是学会弯下腰来,站在与孩子平等的高度,去倾听去对话。
别依仗生恩养恩就肆意宣泄,孩子在幼年时期,对父母言行最是敏感深刻。
多关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遇事对孩子柔和一点,才能让孩子在充满爱与幸福的童年中长大。
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试着接受孩子的平凡。
接受孩子的平凡,并不代表对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没有期望,而是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
无论孩子的成就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平凡中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接受孩子的平凡也意味着不要给他们过高的期望和压力。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不要将孩子们的成就与他人比较,而是要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们传递正面的价值观,教导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培养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接受孩子的平凡,并不意味着降低对他们的期望,而是要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引导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和有价值观的个体。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孩子也是如此,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节奏。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适合他的童年,用爱心,耐心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