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士兵处决5岁小女孩:枪响后的40年,他没有受到谴责,却赢得了世人尊重-凯发k8网页登录
当时的纳粹士兵,在世人的认知中,就犹如一个个从地狱而来的魔鬼,以杀戮为乐,手中沾满了平民百姓的鲜血。
但是,人性的光辉终究还是存在的,即使是在遍地魔鬼的纳粹军队中,也有着一些充满怜悯之心的天使,斯内德就是这样一个纳粹士兵。
1944年他奉上级命令去枪决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枪响40年后,他非但没有像其他纳粹士兵一样受到世人谴责,反而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世人为何会尊重这个披着“纳粹分子”外衣的士兵呢?让我们翻开历史,感受纳粹笼罩下的人性光辉。
1944年,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对母女被抓捕关了进来。时值寒冬,温度很低,再加上食物的匮乏,五岁的莉莎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一下就染上了风寒,身体虚弱不堪。她的母亲非常心疼,可是无能为力。
生病的莉莎非常难受,经常哭闹。她的母亲也知道,如果莉莎因为年幼无知而惹怒残暴的纳粹士兵,那么结果必然是死路。因此母亲只能躲躲藏藏,不敢让士兵看到自己的孩子哭闹。
可是意外还是来了,一天集中营负责看守的头目在睡觉时被莉沙的哭声吵醒,本就凶残的他大为恼火,直接叫嚣道:“这个该死的小孩,她太吵闹了,我要处死她!”之后,头目就派手下去把莉莎带过来,并美名其曰“为她看病”。
年幼天真的莉沙心里十分高兴,她以为自己的病有救了,自己终于可以不那么难受了。可是母亲心里知道,女儿此去必是死路一条。
她恳求士兵放过女儿。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看到士兵无情带走莉莎后,母亲的情绪几乎失控,昏了过去。其他的被关押的人也都落下了泪,因为他们都知道,莉沙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很快,纳粹头目让人带着莉莎去树林“看病”。负责执行任务的人正是斯奈德,他本是一名德国大学生,于1943年入伍。斯内德天性善良,十分厌恶战争。
上了战场后,也从没有杀过任何一个人,甚至在遇到炮火时他还趴在地上不愿参与进去。斯内德被德军士兵嘲笑为“懦弱的男人”,因此他被下放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守俘虏。
此次杀害小女孩的任务,正是纳粹头目故意为之,想要“锻炼”他的勇气。同时,狡猾的头目还派了两个士兵一起去,目的正是监督斯内德,防止他放走小女孩。
斯奈德听到自己要亲手杀死这个小女孩时,内心几乎要崩溃了。但他没有任何办法,在上级和同伴的枪口下,他只能被迫服从。随后,他带着莉沙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前往行刑的树林。
天真的莉莎依旧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死亡,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是一个独属于孩子的童真无邪。斯奈德看着如此可爱的女孩,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随后不久,树林里传来几声枪响……
再之后,一张照片流传开来: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倒在血泊之中。
莉莎的母亲在接受战后采访时,一脸恨意地说:“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刽子手斯内德,然后亲手解决他。
然而此后数十年,斯内德仿佛人间蒸发,莉莎的母亲拼命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她本以为斯内德是死在了之后的战乱中,直到40年后一次英国展览的举办,这才把当年的真相暴露。
1982年,英国一个城市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战争中的人性”的图片展。令人奇怪的是,一个年近70的老者占据了展览的主要位置,而在他身旁的,正是莉莎被杀害的那张照片。
原来,这个老人正是拍摄这张照片的记者。当时,为了战争的需要以及增加对俘虏的威慑,纳粹头目让他拍下女孩被枪决后的照片。
照片是真实的,但是射杀莉莎的人却并非斯内德,而是他的同伴。而斯内德为了保护莉莎,也一同死在了同伴的枪口下。
记者回忆道:“那一天,我和斯奈德还有另外两个士兵来到树林中。行刑的最后关头,平时懦弱的斯奈德不知哪来的力量,坚决要放了女孩,与另一名士兵发生了激烈争斗,那名士兵恼羞成怒直接向斯奈德和女孩开枪,斯奈德则用身体紧紧护住女孩……”
虽然斯内德的牺牲并没有换来莉莎的生命,但他的举动无疑是彰显人性光辉的。这次图片展也终于洗刷了斯奈德背负一生的骂名。
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灵一个弱小的生命,虽然失败了,但是这份举动背后的伟大,堪称纳粹阴影笼罩之下的一束光芒。人们终于知道他们错怪了斯内德,取而代之的是尊重与敬意,或许,这就是人性的力量。
事实上,斯内德的最终命运和他的祖国有着相似之处,即最后都得到了世人的宽恕。不同的是,斯内德是当年蒙冤,如今事情真相得以曝光,所以他也不再蒙受不白之冤;而他的祖国德国则是凭着真诚的忏悔和诚恳的认错态度,最终得到世人的谅解。
二战结束后,德国一再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于纳粹政府发动战争、肆行种族屠杀的忏悔。从公开谴责纳粹罪行到发布官方道歉文告,从宣称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到通过教育、立法和金钱赔偿等方式开展检讨清算,德国反思之深、行动之实有目共睹。
在德国政坛,主流政党坚决与右翼极端势力划清界限,政府大力倡导文化和宗教包容,对待种族主义行为毫不容忍。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世纪之跪”更是成为德国自省的一个代表性瞬间。
一方面,德国对纳粹残余势力进行了严厉打击。在盟军对德国战犯审判之后,德国也对众多的纳粹国家机器中的官员,即所谓的“胁从者”进行惩处。为了防止他们抵抗盟军的占领,实行解除职务的措施。
即便是有的纳粹要犯隐姓埋名藏匿几十年,一旦其身份被证实,也要追究其战争责任。德国对战犯清查得越彻底,德国民众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就越清晰。
另一方面,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悔过之心。在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有一片纪念碑群用于纪念被杀的犹太人,其占地超过两个半足球场。
两千七百多个水泥碑,长宽如单人床,密密麻麻排列着,没有任何文字符号。参观者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碑群,好像进入一个街区。
德国历史学家科佩尔形容这个纪念碑时表示:“(它)至少可以说明,德国人是有担当的。我认为德国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承担责任。以德国名义所做的事情,我们都要记住,要承担。有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彼此理解和深入交往。”
如此真诚的反省和担当,不得不说,德国知错能改的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大部分国家的认可。或许正是这份敢于认错的勇气与担当,德国才能从当初的一片废墟中走出,重新变为如今的世界强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