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挥拍重温乒乓外交:最大的赢家是两国人民友谊-凯发k8网页登录
拉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生马尔戈·雷佩特的手,上海体育大学学生吴依蔓来到乒乓发球机器人前,启动机器,一个个白球从球桌另一侧射来。“你说想学正手击球,那我就来教你。”吴依蔓站在阿比盖尔背后,手把手教她正手击球。打出一个好球后,中美两国女孩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一幕发生在局门路中国乒乓球博物馆2楼冠军堂。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1月9日上午,“重温乒乓外交、再续青年友谊”中美青年乒乓球联谊活动举行。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复旦大学与上海体育大学的中美学生两两组对切磋球技,一来一回间,两国青年携手拼搏的场面赢得阵阵欢呼与掌声。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1月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英语中有句话,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图胜千言)。”弗吉尼亚大学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君廷告诉记者,“这是非常好契机。通过来到中国实地感受,让美中年轻人彼此了解,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
场上:最开心的是认识中国朋友
别看如今很是熟络,但马尔戈与吴依蔓其实认识不到24个小时。1月8日欢迎晚宴上,两个同龄女孩初次见面就自来熟地说个不停。从中学就学中文的马尔戈介绍了弗吉尼亚大学建筑与校史,吴依蔓则说了上海的风土人情,彼此迅速加好了凯发k8网页登录的联系方式。
这份友谊带来了第二天的球场上。在双打比赛中,无论得分或是失分,吴依蔓总会给美国搭档竖起大拇指,“她只学了4个月的乒乓球,能打成这样已经很棒了”。开始有些紧张的马尔戈逐渐放松下来,两人搭档与对手有来有回。结束比赛,马尔戈告诉记者:“很开心吴一直为我加油打气。结果不重要,最开心的是在中国认识新朋友。”
此次访华前,弗吉尼亚大学共收到40名学生申请,由于名额有限,最终只有12名学生来到中国。“美国学生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得到的信息并不总是准确的,所以他们想来中国亲自体验。”弗吉尼亚大学全球事务副教务长斯蒂芬·马尔说。于是,追随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脚步,弗吉尼亚大学师生先抵达香港,再去往北京,最后一站来到上海。除了参加大学生乒乓球赛外,美国师生还将在上海体验“city walk”。
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华裔学生吕洁对此非常期待,“我已经6年没有回中国了,这次能看看上海发展,实地了解中国文化。”她还向球场上的搭档、复旦大学学生曹言秋发出邀请,“今天球场上配合得很默契,希望有机会能继续练球,也希望分开后还能保持联系。”
“大家打得挺好的,比我想象中水平高多了,一看就是做了很多准备的。”友谊赛前,世界冠军张怡宁与中美球员进行交流。“这样活动能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乒乓球技术”。话音还未落,她就被美国球员团团围住,签名合影。
场下:最大赢家是两国人民友谊
看着两国青年在乒乓球台上你来我往,坐在台下观赛的中美乒乓外交亲历者也感慨万千。
时隔53年,国际乒联终身荣誉主席徐寅生依然记得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美国运动员科恩上错车那一幕,“庄则栋主动上前打招呼,还把一块印有黄山图案的织锦当纪念品送给他”。中美运动员间的友善互动,通过媒体传向了全球。不久后,徐寅生听到中方邀请美国队访华消息,“真是很震惊。事后了解到,我们运动员间友好接触起到很好推动作用”。尼克松总统事后也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求得实现。”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成为中美关系的破冰者。亲历者姚振绪向记者回忆那一年与科恩在上海比赛时的细节:“我打乒乓赢了他后,他握着我的手说,‘很高兴今天你和我进行一场很认真地比赛’。中国运动员打赢了对手,也尊重了对手,这点很重要。”
中美运动员这些善意互动,开启了“小球推动大球”外交佳话。1972年2月,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开始“改变世界的一周”的访华之旅。同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应邀访问美国。如今长居上海的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斯·雷诺兹,就是当年美方接待人员之一。“我的导师是时任美中关系学会会长,组织我们学生参与接待。我们在底特律接机,并与中国球员握手。”他告诉记者,“当时最担心的是中国球员在当地受到不友好待遇,事实却是球员在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正面信息不断传到华盛顿与北京。”
正如尼克松在1972年欢迎中国乒乓球队访美时所说:“乒乓球比赛会有输赢,但最大赢家是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布鲁斯强调,当年的比赛如此,这次比赛亦是如此。
未来:最大希望在中美青年
在中美青年乒乓友谊赛前,两国大学生一起参观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内的乒乓外交展览,通过照片和藏品,重温五十多年前那载入史册的历史画面。“1971年美中在各个层面几乎没有接触,如今两国的关系与50多年前大不相同。”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吕洁告诉记者,“我参与比赛正在延续历史上的乒乓外交,将美中两国民众联系在一起。”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时指出,希望更多中美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成为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中美关系发展接续注入动力。在现场,“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代表庄棨宁告诉记者,“认识美中之间的历史,特别是乒乓外交历史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美国大学生与上海同龄人在一起交流,更能让两国青年认识这段历史,也能结下更深厚的友谊。”
看着两国年轻人在赛场上活力满满、无话不谈,市友协副会长傅继红很是感慨:“虽然他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间没有隔阂与距离,希望通过活动把中美青年友谊延续下去。”
“年轻人只要在一起就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关键是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更好条件。”在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看来,中美青年乒乓球联谊活动为2024年中美青年交流开个好头,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未来一定会结下硕果。
让历史照耀现实,汲取智慧与力量,照亮中美前行路。不少与会人士提到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结尾的那句话——“如果尼克松总统访华那一周改变了世界,希望今后美中两国能够一起建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