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论从渤海湾区多发性地震前兆来看渤海洋底易裂性对原油生产的瓶颈-凯发k8网页登录
自从本报本网发表了从地球温室效应看渤海漏油事件的看法以来,世界华人,特别关注渤海漏油事件的原因。他们认为本报本网从人为因素和地震前兆因素两方面来考虑此次漏油事件是比较客观的。那次报道描述的是今年4月末到7月3日前的事情,在此以后,世界各地华人继续关心渤海被原油污染的情况。本报本网继续派人了解情况。据目前情况看渤海洋底结构的确相当特殊,漏油并不完全是由于中海油——康菲公司采油工艺及设备事故造成的。我们在二论中已指出沿着山东泰安东北方向上,濒临海底四周多起地震,其结果在那里出现。一种断裂“沟”,从中把原油挤上来漂到海面上。这个断裂“沟”有一个特点:有时也能“闭合”,不渗漏油或少渗漏油。
自从7月5日以后,差不多一个星期,很少看到渗漏油的现象。此时,泰安向其东北方向上的固体潮汐的应力——应变加速的周期带相当正常(见图)。
由上可知固体潮汐加速带的周期性是相当正常的。
但是7月10~11日应力——应变加速的周期带一下子破坏掉了(见图表)。
我们预料渤海东北方向上的断裂带沟又裂开了。此时我们派的观察员说10~11日在海面上又出现了漂油的现象。观察员说那几天公司方面没有出现过施工故障。
自从7月12日以后上述固体潮汐加速周期带又恢复正常(见图)。
从以上来看,渤海大量储油层与海底断裂带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油是一项新课题。建议中石油——康菲中国公司投入相当大的力量来摸清渤海壳底的地形,特别建议公司成立一个专门测试地震前兆的测试中心,以便掌握海底情况,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搞不清这些具体情况,盲目开采原油势必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那时谁来担负如此大的责任呢?
本报本网总编辑
金日光
二论从地球温室效应看渤海湾被原油污染——对中海油-康菲中国“瞒报”渤海油田事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