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谈美债上限谈判及对中国的影响-凯发k8网页登录
作者:世界华人网
更新时间:2011-08-02
点击数:
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谈美债上限谈判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国债信誉下跌将导致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缩水
[露琪娅]:金教授,我相信很多强坛网友跟我一样,对经济不太了解,能否解释一下,为什么美债上限会关系到中国的损失?
【金灿荣】:200年前美国刚建国不久时,出于战争的需要,就开始建国债。1917年开始,美国国会制定了一个国债限额制度,目的是能够定期检查政府的开支情况。它的出发点是想达到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目标,实际上从20世纪经济史来看,美国并没有做到量入为出,国债限额一直疯涨,特别是二战以后情况更为严重,1960年以来美国国会已经78次对债务上限进行调整,其中49次在共和党政府任内,29次在民主党政府任内。近年来这个问题尤其突出,至奥巴马总统任职以来,国会已经三次提高了债务上限,提高的总额为2.979万亿美元。当然奥巴马过去两年半迅速扩大国债,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有特殊性,但是从共和党民众眼光来看,奥巴马是过于大手大脚了。而且跟中国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不同(附带讲一下,2009年初的4万亿人民币大概相当于5860亿美元),中国的投资对经济的刺激见效了,而奥巴马将近2万亿美元的投资没有见效,导致共和党选民对进一步授权给奥巴马刺激经济深表怀疑。
■买美元国债是我们巨额外汇储备的一种无奈的出路
[孤松]:中国为何还要持续增持美国国债?难道没有预估过风险么?中国的主权债务工具是不是应该多样化?那谁来代替美元这个产品呢?
【金灿荣】:实际上我们现在外汇储备的主要投向还是各国的债券市场,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在尝试进行外汇投资的多元化,中国政府已经增持了欧元、日元、韩元,但现在的问题是上述非美元债券市场容量很小,不够中国人买的。美国国债占全世界债务市场的40%,而且构造非常复杂,其中投资机会非常大。而其他上述非美元战略市场容量小,很难赢利。其结果是投资非美元战略市场风险比投资美元国债还要大,坦率地讲,现在欧洲和美国在比谁的经济更烂,截止到目前,很显然在欧美之间美国经济的潜力还是要好一点。综上所述,买美元国债是我们巨额外汇储备的一种无奈的出路。
■中国确实要为可能的美国信用破产做准备
[囧囧没有神]:中国持有如此高额的美国国债,是不是风险太高了,一旦美国信用破产,是不是会血本无归呀?
【金灿荣】:说实话五年以前大概没有人会相信美国信用会破产,但是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台,美国的房屋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就开始对美国的长期信用产生了怀疑,事实上国际上的三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惠誉、穆迪,虽然他们自身就是美国公司,但是他们现在对美国经济长期前景的信心有所动摇。
当前的国债上限政治游戏大概告一段落了,就近期看,美国国债限额危机也会告一段落。但是,这次国债限额危机确实是削弱了人们对美国长期经济发展前景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虽然1995—1996年美国政府也经历过一次国债限额危机,导致克林顿时期部分政府机构关门,但是今天跟1995和1996不同,一是美国确实给大家制造了危机;二是15年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前景非常好,今天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很差;三是在美国国债份额当中,中国占的比例非常大,在15年前中国占的比例非常小,可以不计,现在非常大,中国人跟15年前相比,极其关心美国的经济状况和国债动向。 [详细]
■购买美国国债是市场行为所以不能附加政治条件
[余青山]:金教授,为什么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不附加条件?不要求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放开对中资的限制、或解除对华高技术出口的限制?谢谢。
【金灿荣】:美国的国债买卖是一个市场行为,是由中国的外管局和中国的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操作的行为,不是一个政府行为,美国并没有强迫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所以不存在附加条件问题,但是当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达到一定量,比如说前面提到中国现在购买的美国国债占美国整个总额的8%,从而成为美国国债的大持有人之后,客观上中国的行为对美国国债的收益和动向是有影响的。中国可以用这种客观存在的影响和美国政府做一些交换,但至于买不买国债,这是纯市场行为,跟政府的政策是没有关系的。 [详细]
■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经验、人才、制度和法律支持都不够
[宝剑]:嘉宾,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约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是7、8万亿元,13亿中国人均是多少?呵呵,借这么多钱给他们能增值多少?
【金灿荣】:截止到2011年5月,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是1.1598万亿美元,大概占美国国债总额的8%,美国国债的年收益率平均大概在5%左右,坦率地讲,这个回报当然是不理想的。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年均回报率大概在18%左右,是其在全世界最高的回报率。比较理想的状况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以获得比5%更高的回报率。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大家都希望走向国际,但是走向国际的道路是非常坎坷的,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总体来讲是一个新兵,经验、人才、制度和法律方面的支持都不够,而且世界上真正的良好投资机会并不多。今年初利比亚发生的事就告诉我们,如果国家没选对,不仅谈不上回报率,而且是血本无归。不是说政府和企业不想对外直接投资,而是面临着很多具体的困难,这些困难需要时间来慢慢应对。事实上2001年以来,中国政府在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我们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是非常惊人的,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会更活跃,我们的外汇储备就会有更好的出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