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配合美国“脱钩”中国?新结构经济学误导中国产业空心化祸国殃民-凯发k8网页登录
林毅夫表示:经济发展必然会有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部分可以转移中西部地区,但是中西部劳动力就那么多,能承接的有限,所以必然会有一部分逐渐失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去。另外就是美国从特朗普以后跟中国发动贸易战,希望跟中国断链脱钩。第一种情形是自然产生的,是释放我们的劳动力,释放我们的资源来让我们产业升级的必要的举措,是对我们有利的。第二种情形,因为这种国际政治原因转移到海外去对中国应该是有点影响,但是影响部分应该不大,因为真正转移到国外去的,是最终产品加工部分,它的附加值并不高,它所需要的附加值比较高的中间部件基本上来自中国。总的来讲有点影响,但我想这个影响不大。实际上这种影响只是在附加值比较低的这一部分的生产,那些产业那些环节早晚总是会转移出去的。
笔者在3月3日发表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被事实证伪!“腾笼换鸟”产业转移不是“中国式现代化”》一文中已经指出,林毅夫自2012年就大力误导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国,然而由于反对者的政策建议被采纳,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已经以留住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实现转型升级的事实证明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是经不起实践经验的谬论。
如果如林毅夫所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迁是转型升级的前提,即所谓“腾笼换鸟”,那么他怎么解释2012-2022年长达10年间中国没有大规模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实现了大规模转型升级的经济现象?显然林毅夫“刻舟求剑”的发达国家经济史与中国当代经济史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由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巨大但却被林毅夫刻意视而不见的国情差异导致的。
而从近日这段言论可以看出,林毅夫一方面正常化合理化国际产业转移,一方面看轻中国国内产业转移的空间,一方面淡化美国“脱钩”战略导致中国产业转移的经济影响,综合来看很明显就是从理论上鼓励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无所顾忌地向外转移。
事实上,众所周知,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最具优势的就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因此美国“脱钩”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中国抽离出去,转移到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和地区,这就是所谓“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战略,而林毅夫却极力宣扬这种致命的产业抽离“影响不大”,如此“配合”岂不是让美国政客笑开怀吗?
当然,没有人确定知道林毅夫的主观动机,毕竟他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总是在为中国说好话,例如最近他说“中国不会步日本后尘”“中国经济没有见顶”等等。然而,问题是他在具体产业政策建议上却像日本和美国产业空心化之前那些新古典经济学家一样,极力误导政府实行放任乃至鼓励产业转移的错误政策。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但愿林毅夫是一位在政策建议问题上说错话的爱国者,但是我们无法视而不见的是,客观上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误导的放任乃至鼓励产业转移政策可谓正中美国下怀,极大“配合”了美国实现与中国“脱钩”的战略,同时剥夺了大量中国老百姓的就业机会,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中美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消极影响,这是所有人肉眼可见的事实。
林毅夫还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迁是“释放我们的劳动力,释放我们的资源来让我们产业升级的必要的举措”。
如果是这样,那么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源应该就会被升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充分吸纳。但是现实中,为什么2023年出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化外迁的中国产生了史上最高的失业率?为什么东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迁所空出的厂房和土地等资源无人问津以致成为“鬼城”?显然,事实证伪了林毅夫的观点。
而且,产业转移现实也并不是像林毅夫所说,只有最终加工部分产业转移国外。由于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之间具有关联配套效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规模化转移将会带动上游制造业的转移,例如钢铁、化学纤维、涂料、电力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正在从中国迁往东南亚,事实证明林毅夫这一观点也是谬论。问题在于,大专家林毅夫真的不了解这些情况吗?
进一步,发达国家的经济史还表明,放任乃至鼓励产业转移的结果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到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并且转移范围逐渐扩大,蚕食国家产业结构,导致产业空心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经济衰落,例如与中国可比性最强的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衰落史,以及近年美国违背片面比较优势教条促成制造业回归热潮带来经济复兴的反证。
奇怪的是,一个宣称“以民富国强为己任”的经济学家,面对近期劳动密集型产业非正常规模化流失导致中国出口下滑、史上最高失业率、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超过33岁的工人就被工厂拒之门外、无数年轻人被迫躺平、房地产爆雷、地方债务违约、资本密集型升级产业增长根本不能弥补损失等残酷现实,竟然轻描淡写、笑眯眯地说: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对我们有利的”、“影响不大”“早晚总会转出去的”,他对于家国人民的责任感还有吗?
关键在于,对于如此明显的客观误导,误导者还被重用,以其不能服众以至于经常被批判的照搬照抄学术水平强行代表中国经济学界发声,并且通过媒体对全国各地政策界、学术界产生致命的理论误导效应,这种理论误导效应如果转化为错误政策行为,将导致中国产业进一步流失,失业潮进一步加大,经济进一步困难,这就是祸国殃民。
难道一向具有强大抗误导能力的中国人已经丧失了理性判断力了吗?中国到底是希望赶超美国,还是希望重蹈美国因为产业空心化而衰落的覆辙呢?!
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通过论战探索真理的“财经辩论”
本文十三年论战背景简介:
作者黄人天,本名黄伟,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副秘书长,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财富时间栏目副总编辑。2011年1月,黄人天出版专著《富国阳谋》,提出反对西方经济学片面比较优势教条的相对全面化经济学理论雏形框架(《相对全面化经济学》专著预期今年出版)。
同年,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美国出版《新结构经济学》英文版,2012年6月林毅夫卸任回国之后出版中文版并利用媒体大力宣扬遵循片面比较优势教条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转型升级等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误导。
为制止误导,黄人天于2012年8月在《每日经济新闻报》发表《不可完全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9月在同报发表《产业发展应树立“国家产业利润”思想》,10月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发表《经济转型不可轻视传统产业》(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阅读),2013年11月在《市场观察》专刊《财经辩论》发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大论战》(其中的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建议在2013年底被采纳),开始长期批判林毅夫的片面观点,并等待长期经验事实的实证检验,至今长达13年检验孰是孰非敬请学术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评判。
智库免费服务发展:黄人天愿意为我国“老少边穷”贫困地区政府免费提供无需“对口支援”也能快速脱贫致富的创新发展方法,也愿意为亚非拉贫穷发展中国家政府免费提供无需“挖东墙补西墙”也能快速脱贫致富的创新发展方法。